日前,国际天然肠衣协会第41届年会首次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200家会员单位1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该会,大会围绕“保证肠衣安全与促进贸易发展”这一主题,研究提高肠衣安全质量等有效措施。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葛志荣应邀参会并发表了《同舟共济再创辉煌》的讲话,葛志荣指出,国家质检总局在保障进出口食品安全、促进中国肠衣行业发展和国际肠衣进出口贸易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并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面对日益提高的食品安全卫生要求,我们大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国外贸易的技术性措施越来越严
2001年11月底,欧盟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性食品。2002年2月,欧盟肠衣协会要求其所有成员对从中国进口肠衣进行氯霉素检测。6月10日欧盟理事会做出2002/441/EC号决议:自6月14日对从中国进口肠衣进行20%抽样,检测其中药残、农残、污染物和禁用物。
“9·11”恐怖事件发生后,为了防范恐怖势力利用食品进行袭击,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出台了一项新的食品反恐规定。规定要求美国和外国从事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及仓储、其产品供美国居民及动物消费的各类企业必须向FDA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否则其产品将遭美海关扣留。
2006年5月29日,日本政府制定的食品农产品中化学品残留限量标准“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该制度对302种食品、799种农业化学品和54782个残留标准进行了限定,其中肠衣由原来的11项上升到436项,给中国企业肠衣出口日本增加了检验成本和难度。
国内兽医管理现状有待加强
一方面动物疫病疫情监控体系亟待完善,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许多针对动物卫生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但仍不健全,如没有动物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兽医食品卫生法规;《动物防疫法》没有出台配套法规或实施办法,法律法规的匮乏和不完善造成了国内动物疫情不断,动物疫病区域控制问题也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国外也以我国动物疫情不明为由多次限制进口我国动物产品的。
另一方面农兽药管理不到位,兽医分级管理,行政多头执法,造成国内动物疫病和食品安全这一涉及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和最终消费者的链条脱节,而肠衣其原料来源于千家万户、四面八方,这就使产品结构层次较低,肠衣中的药残和农残、兽残在短时间内难以根除。
行业协会作用仍未显现
行业协会作为民间组织,理应在政府和企业、企业与企业间起到沟通、协调和桥梁作用。近年来,虽然我国的行业协会发展很快,但由于我国特有管理体制,行业协会仍未从政府附属产业中走出来,成为公正独立、规范运作的自律性主体。在化解贸易壁垒的能力上还未发挥先锋和排头兵作用,与国外行业协会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在对企业技术支持、信息服务、价格协调以及争取政府支持方面还做得不够,企业间信息不通、各自为政现象仍然存在。更有甚者,企业间为了扩大出口不在质量和服务方面下功夫,往往通过竞相降价等非常规手段来夺取订单,扰乱市场价格,破坏行业秩序,影响企业产品出口。
企业营销策略相对局限
一方面企业销售区域比较狭隘,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出口肠衣近70%销往欧盟市场,20%销往美国,只有10%销往其他世界各地。因此在欧盟对我动物源性食品采取禁止进境措施,美国FDA对我动物源性食品禁用11种药物之际,我国肠衣出口由高峰一下子跌入低谷,难以抵挡政策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尽管我国的肠衣生产加工由来已久,但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打出自己的品牌,赢不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再者,企业在人才、技术和设备投入上认识不足,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科技创新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市场格局将有所变革
目前,我国肠衣生产加工主要为自营出口和来料加工两大阵营,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廉价,来料加工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同时,由于肠衣机械化程度不高,对于解决国内剩余劳动力、增加收入无疑是个有效的出路。但现在频频爆发的贸易战不但增加了原料进口难度、延长了检疫通关流程时限,而且在短时间内似乎不可能得到解决,现在国际大型肠衣公司已着手在土耳其、埃及、罗马尼亚、波兰和葡萄牙等地新建来料加工基地,以缩短资金周转周期,此举将进一步增加国内就业的困难。
葛志荣指出,近年来尽管我国肠衣出口是困难重重,但国家质检总局和世界天然肠衣协会通过信息沟通和政策服务,从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入手,不断健全有关食品安全管理法规、强化源头管理、严格准入制度,指导和监督肠衣生产加工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为保证中国肠衣产业及进出口贸易的良性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5年,我国出口天然肠衣63095吨、50816万美元,以年近20%的幅度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肠衣生产加工基地,为此,行业协会和肠衣出口企业应发挥产业优势,同舟共济、迎难而上、再创辉煌。
保证肠衣安全与促进贸易发展